一、考上公务员原单位不放人如何应对
1、面对考上公务员后原单位不放人的问题,关键在于查看自己人事档案的存放位置。因为公务员招考录用单位担心原单位不放档案,所以会在招聘简章中明确要求原单位和具备人事管理权限的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只要档案能顺利提走,他们通常不会关心你是否得到原单位的同意报考。
2、第一种情况:如果人事档案仍在原单位,单位有可能借此限制你,不放你的人事档案,那么笔试后的资格复审就无法通过,无法进入面试,体检和政审更无从谈起。资格复审时必须提供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而公务员政审也会到原单位了解你的情况。
3、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妥协的态度,多与领导沟通,尤其是有决定权的领导,通过耐心沟通争取同意,如果实在不行,可以先辞职再报考。
4、第二种情况:如果人事档案不在原单位,问题就简单多了。在报考公务员时不要填写在职,一般公务员招考不涉及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因此不算在职。
二、公务员体检通过,事业编单位不放人怎么办
1、进入公务员体检环节后,如果原事业单位不放人,可能是因为面试前的同意报考证明存在造假问题。如果这样,就要考虑以下方面。
2、作为事业单位员工,想报考公务员岗位是正常想法,因为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普遍高于事业单位,且发展前景更好。
3、但在报考公务员时,要清楚当初报考事业单位时是否有服务年限限制。如果没有,何时报考公务员都没有问题。
4、但如果当初有明确的服务年限限制,比如必须服务满三年或五年,那么在服务期限内不能报考公务员。
5、如果你处于服务期限内报考公务员,尽管前期单位可能不知道,但最终离职时会遇到问题,因为考上公务员后单位会审查你的资质。
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公务员考试,顺利通过笔试后,进入面试前必须提供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这一点非常重要。
7、面试前必须提供同意报考证明,是因为一旦进入面试,成功几率很大,这时单位出具同意报考证明,一旦成功考上,单位就必须放人。
8、有些人可能认为不需要向单位领导报告,或者想低调参加考试,可能找朋友或熟人开具证明,但这只会自食恶果。
9、如果通过这种方式开具证明,就意味着你涉及到造假问题,单位不放你也属正常,甚至可能因此受到组织处理。
10、关于面试前的同意报考证明问题,千万不要糊里糊涂,不能自作聪明,该走的程序一定要走。
11、对任何事业单位来说,年轻人报考公务员都很正常,只要符合条件,没有服务年限限制,可以大胆报考。
12、如果你顺利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环节,建议如实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因为很多单位年轻人都在做这件事,领导也不会因此对你有看法。
13、只要你是通过正规程序,由单位开具同意报考证明,考上公务员后,单位就不会卡你,因为当初同意你去报考,就意味着你考上后会同意你离职。
14、如果同意报考证明合法合规,但单位还是不放人,责任不在你,无需担心,因为公务员部门会协调你所在单位。
15、一般在事业单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报考的公务员岗位都是省内,甚至很多人报考的是本地级市的工作岗位,因为体制内工作稳定,选择老家附近的岗位会更好。
16、如果你在同一个省内的岗位,从事业单位考上公务员,就是调任方式,不需要离职,也不需要重新入职。
17、考上公务员岗位后,对方部门会出具调档函,将你的档案调动到公务员岗位部门,同时调整你的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从事业编制转为公务员行政编制。
18、所以只要同意报考证明是真的,即使单位不放人,最后也无计可施,只要你拿到调任通知书,就可以从原单位离职,去新单位上班。
19、目前你遇到的情况是从事业单位考上公务员,但原单位不放人,确实有些棘手。
20、如果你开具同意报考证明时没有按照正规程序,这时要积极向单位和主要领导认错,必须要有这种态度才可能获得原谅。
21、因为你有错在先,单位不放你也确实没有问题,因为单位从未给你正规开具过同意报考证明,而且还会涉及到给你开证明的人会受到组织处理,包括你本人。
22、这时你不仅不能去公务员岗位工作,在原单位也可能难以立足,甚至可能失去这份工作,有些事情是碰不得的。
23、如果你开具同意报考证明时合法合规,接下来主要就是要向单位领导汇报清楚,我相信大部分领导都是比较开明的,不会卡你不放人。
三、考上公务员后原单位不允辞职不放人怎么办
考上公务员后原单位不允辞职不放人,可以通过了解法律法规、与上级沟通、查看合同、申请解聘、法律援助、考虑职业伦理等方式解决。
1、了解法律法规:仔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关于公务员招聘和离职的规定。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
2、与上级沟通:与原单位的上级主管或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说明您的情况和决定。有时,通过沟通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安排替代人员或进行内部调动。
3、查看合同:仔细查看您与原单位签订的合同,了解其中的解雇和离职条款。有时,合同中可能包含有关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这些规定可能有助于您争取离职的权利。
4、申请解聘: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的规定,向原单位正式提交离职申请。在申请中陈述您的原因和决定,并请求支持。同时,您可以考虑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如帮助单位寻找替代人员或合理的过渡期。
5、法律援助:如果无法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律师的意见。他们可以帮助您了解您的权利,制定解决方案,并在必要时提起法律诉讼。
6、考虑职业伦理:在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职业伦理。虽然法律和法规可能允许您辞职,但要考虑离开原单位是否会对您的同事、项目和组织产生负面影响。尽量与原单位合作,以便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期。
1. 离职程序:确保按照规定流程完成所有离职程序,这包括归还公司资产、妥善处理休假余额、提交最终报销申请及离职申请等。
2. 律法咨询:在作出辞职决定前,务必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建议,全面了解离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和您的权益,以保证您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 财务准备:在计划离职之际,对个人财务状况进行周密规划,包括审视储蓄、债务情况以及未来的收入来源。务必确保自己具备充足的经济保障,以应对辞职后的日常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