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在全国的排名中位居第9。
以下是全国经济学类专业大学排名情况:
1、国民经济学专业排名排名校名等级
1中国人民大学 A
2北京大学 A
3中央财经大学 A
4浙江大学 A
5上海财经大学 A
6厦门大学 A
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8辽宁大学 B
9复旦大学 B
10南开大学 B
11东北财经大学 B
12暨南大学 B
13山东大学 B
14西北大学 B
15西南财经大学 B
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其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经济学学科在国内外名列前茅。其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又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王牌专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毕业后的学生为我国"四化"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复旦大学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经济学各个方向考研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方向
经济学类的硕士专业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个二级学科,有部分学校还新增了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新型专业。应用经济学包括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10个二级学科。
理论经济学,顾名思义比较侧重于经济理论问题的研究,其中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值得推荐。
西方经济学
热门分析:很多学科都是在西方经济学基础之上生长、繁衍、裂变而来,学习西方经济学能整体把握经济学知识的框架结构。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西方经济理论和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独立承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教学科研工作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方向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制度、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
就业方向:如果有志在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工作,这一专业能够提供很好的学术背景。如果想到经济领域的部门从事工作,这个专业没有完全对口的部门,但是该学科的基础性可灵活就业,如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经济咨询单位和商业贸易部门。
政治经济学
热门分析: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西方掀起了一股重读马克思、研读《资本论》的热潮。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发展观的背景下,我国政治经济学颇具中国特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推动“中国模式”的发展都预示这个学科在中国的美好前景。在经济科学中,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规律的科学,为其他各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才培养:旨在培养理论经济学专业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理论经济学教学人员、政府部门从事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高级管理人员。可分为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劳动理论与收入分配、政府规制与公共选择、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国际经济合作与政策等研究方向。
就业方向:和西方经济学就业方向比较类似,比较常见的是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考公务员也十分合适,进银行或国际企业做实务也是不错的选择。
理论经济学中其他几个学科在性质上同上述两个学科比较类似,只是研究的理论内容更细致,抽象性更强。如世界经济,经济思想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这些专业中,除世界经济外,大多属于冷门专业,报考人数少,一些院校基本只招收个别研究生,有时还需通过调剂完成招生名额。由于录取名额太少,一些如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这类重点学校会由于报考扎堆而录取线异常高。以上各专业的毕业生主要进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公司、外企公司及出国深造等,也有部分毕业生也进入新闻、出版等部门。
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是极其热门的学科,财政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也广受关注。
金融学
金融学目前是非常热门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该专业几乎每个方向都很热门,但特点各异,具体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货币银行学
该专业方向主要研究跟银行及国家货币政策相关的问题,这里的银行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
热门分析:如今,许多银行都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原本就倍受关注的银行业持续加温,成为热门的报考专业方向。
人才培养:货币银行学培养能在银行系统及其他金融机构、学校和研究单位从事金融经济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该专业方向主要在银行系统、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以及金融教学、研究领域就业。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工商企业和上市公司也需要大批专业人才,这些也是理想的就业方向。
2.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
热门分析: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9460.30亿美元,全年增加4178亿美元,增长27.34%。许多新兴的名词如外汇储备增速、开放资本项目管制、国有银行股改、股票印花税都涉及到重要的金融经济理论问题。
人才培养:该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需要的具有较宽厚的经济理论知识、扎实的金融学专业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和国际结算、外汇交易、国际金融投融资等业务技能,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外资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投融资部门工作的应用型金融管理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该方向就业范围比较广泛,与其他各个方向都有交叉的地方。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外向型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商业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以及中资金融机构的涉外部门、跨国公司投融资部门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等。
3.投资学。
热门分析:中国股市经历牛市后,人们对投资学的兴趣也随之高涨,其实投资不仅仅是证券投资,范围极其广泛。无论是英特尔斥资25亿美元在大连建厂,肯德基、麦当劳风靡全球,还是“股神”巴菲特买卖股票都是投资。国家发展、企业赢利、个人获利也都离不开投资。近年来家庭理财及投资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人才培养:该专业培养具有金融、证券、期货、保险、营销、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必备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导向: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们可以进入证券、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从事证券投资工作;其次,他们可以加入企业的投资部门,负责企业投资;第三,他们可以进入政府相关部门,参与投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最后,他们还可以选择在高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指出的是,应届毕业生通常从一线操作员岗位开始,因为很少有单位会直接让没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担任管理层职位,即使是基层管理岗位。
保险学:
本专业主要研究保险法学、保险数学,以及保险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与运行规律,以及保险业与银行、证券业的关系等全方位的保险理论与实务。保监会针对保险专业的教学模式分为“西南模式”、“武汉模式”和“南开模式”,分别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南开大学实施。
热门分析:在我国,保险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首先,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有利于保险业市场的扩张;其次,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相对较低,市场潜力巨大;再次,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据保监会《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讨论稿)》预测,未来5年我国保险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约为15%。近年来,银行保险、航意险、交强险、健康险、体育保险、房贷险、农业保险、高管责任险等险种受到广泛关注。
人才培养:保险学专业旨在满足我国保险业的需求,大多数学校要求学生学习金融、会计、投资等经济课程,构建广泛的经济知识背景。部分学校还增设市场营销、法律知识等相关课程,如保险营销、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与国际商法等。
就业导向:许多人误以为保险专业的就业方向仅限于销售保险,但实际上,保险营销只是保险业中的一部分。毕业生还可以从事组训、培训讲师、核赔核保人员、资金运作人员和精算人员等工作。主要就业领域包括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社会保险部门和保险监管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等。此外,中介企业、社会保障机构、政府监管机构、银行和证券投资机构、大型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等也需要该方向的毕业生。热门职业包括保险代理人、保险核保、保险理赔和保险精算师等。
公司理财(公司金融):
公司理财,也称为公司财务管理,是金融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公司如何有效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获取最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并形成合适的资本结构。它还包括企业投资、利润分配、运营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等方面,以及现代公司制度中的委托-代理结构的金融安排等深层次问题。
人才培养:该专业毕业生在掌握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知识和实务后,可为企业提供金融市场融资、投资和风险管理服务。具备创新、管理和应用能力后,可努力成为现代公司金融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导向:毕业生可选择各类公司从事融资、投资工作,也可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实务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金融工程专业:
在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类别中,金融学和金融工程是两个不同的专业。但有些院校因专业设置初期不完整,将金融工程归入金融学,作为其一个小方向,如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工程学与金融学研究的内容大体一致,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因此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金融工程更注重金融创新和数理技术,而金融学则更注重经济知识。国内金融工程学是近年来兴起的,实力强劲的院校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工科强校。此外,报考金融工程对数学的要求较高,理科生报考更为适合。
国际贸易学:
国际贸易学运用国际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
热门分析:从改革开放到加入WTO,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外国人进行对外贸易的机会越来越多。
人才培养:主要培养既能进行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又能从事对外贸易实际业务,具备独立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分析、决策和业务活动能力的专门人才。研究方向包括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理论与实务,国际经贸法律与政策,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研究等。
就业导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区,对贸易人才的需求也很旺盛。毕业生可在对外贸易及相关领域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部门工作,也可在外贸公司、跨国公司、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和其他涉外经贸部门工作。只要具备该行业的标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英语6级以上,沟通能力较好),工作相对容易找,新生入行时相对有难度。主要就业去向包括政府相关部门、银行、外贸公司、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期货公司、三资企业等。近年来,许多毕业生进入国内的涉外企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
财政学:
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问题,以及国内外财政和公共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热门分析:近年来,财政部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先是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再是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此后还有四川等地灾区救灾资金筹措、分配、监管,这些都需要财政部门完成。事实上,财政部门一直被称为“账房先生”而受到人们关注。
人才培养:培养适合在财政、税务和政府其他经济部门、大型中外企业、社会中介机构、高等院校等从事实际业务以及研究和教学的专门人才。研究方向包括财政理论与制度研究、公共财政管理研究、区域地方财政与地方财政研究。
就业导向:主要集中于政府的相关部门,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及政府其他经济管理部门,最近许多财政学专业毕业生都选择报考财税机关的公务员,进入海关、投资银行等。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也称产业组织学,是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也是当今经济学的三大前沿学科之一。
热门分析:第三产业、三大产业、市场研究等成为非常热门的词汇,一般有理想的大公司都设置专门部门了解市场,而这只是产业经济学的一部分内容。
人才培养: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联系理论以及各产业部门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服务于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的产业分析及政策。研究方向包括产业结构、组织与政策研究、产业投融资研究、现代工业经济与公司制度研究。
就业导向:主要就业去向分布在政府经济主管部门、集团公司、咨询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
数量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在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经济学科。
热门分析:20世纪以来,数学的方法和计量方法逐步渗透到经济学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实际工作中,经济学多是通过数学模型来验证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经济计量方法、投入产出法、最优规划法、经济系统分析法、费用效益分析法、经济过程模拟法等也逐渐被人们知晓。
人才培养:培养对金融与财务等现实经济问题能够基本运用专用软件或计算机程序建立经济模型,并进行分析与预测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方向包括计量经济理论与应用研究、金融数量分析。
就业导向:许多该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教育、科研和管理部门,银行、保险、投资、市场调研、咨询以及各大公司都需要这类人才。
统计学:
统计学涉及经济领域的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
热门分析:在经济的众多领域,数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国家层面的经济决策,到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统计分析无处不在。
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统计学理论基础,能够独立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并在风险管理和精算领域有所成就的高级人才。此类人才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及教学工作,或在经济管理部门、银行、金融、保险、投资、证券、市场调研、咨询等行业找到工作机会。此外,统计学研究生在考取精算师、CPA等职业资格证书方面具有优势。
国民经济学:主要探讨国民经济体系、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规划与战略、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管理、投资经济等问题。
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在特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的变化和运动规律,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劳动经济学:涉及就业、人口经济、人力资本理论等方面。主要研究劳动经济理论、劳动力市场政策、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职位分析、招募与甄选、绩效考核与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由于与人力资源相关,该领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国防经济:重点研究新型国防科技工业的管理制度重建、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军工产业和经营规制放松及其国防安全、国际军火贸易,国民经济动员、军费经济等。国防经济与军事相关,开设院校较少。
语言教材推荐:
1. 《现代汉语》(商务出版社,北京大学现代汉语教研室编),价格约36.00元。
2. 《现代汉语》(黄伯荣/寥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价格约35.00元。
3. 《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出版社),价格约25.00元。
4.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月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价格约28.00元。
5.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商务出版社),价格约22.00元。
6.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价格约38.00元。
7. 《古代汉语》(四本,王力,中华书局),价格约58.00元。
8. 《古代汉语》(三本,郭锡良,商务出版社),价格约48.00元。
文学文化教材推荐:
1.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价格约45.00元。
2.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价格约42.00元。
3. 《中国现代文学史》(二册,唐弢等,人民文学出版社),价格约38.00元。
4. 《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十年》(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价格约40.00元。
5. 《当代文学概观》(张钟,等北京大学出版社),价格约35.00元。
6.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价格约42.00元。
对外汉语必修和必考课程:
1. 《现代汉语》: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
2. 《古代汉语》: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为继承优秀古代文化遗产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3. 《语言学概论》:培养学生语言学素养、语言学理论思维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4. 《中国古代文学》:结合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背景,系统讲授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发展历史。
参考书目:
(以下书目价格仅供参考,具体价格请以实际购买为准。)
1.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现代汉语》(胡裕树,上海教育出版集团)
3. 《现代汉语》(张斌,复旦版)
4. 《现代汉语》(北大汉语教研室,北大版)
5. 《现代汉语》(人大版)
6. 《现代汉语》(杨润陆、周一民,北师版)
7.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8. 《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
9.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10. 《语言学概论》(武铁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语言学概论》(黄国营、余志鸿主编,山西高教出版社)
12. 《语言学基础理论》(岑运祥主编,北师大出版社)
13. 《语言文字原理》(彭泽润、李葆嘉主编岳麓书社)
14. 《语言论》(徐通锵,东北师大出版社)
15.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商务印书馆)
16. 《句法结构》([美]乔姆斯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7. 《中国古代文学》
1、《中国文学史》(四卷本,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现售价约为人民币98.2元至107.8元。
2、《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售价约为人民币58.5元至64.5元。
3、《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定价约为人民币78.6元至86.4元。
4、《中国文学史》(郭预衡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售价约为人民币65.4元至72.6元。
5、《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定价约为人民币88.4元至96.6元。
6、《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售价约为人民币73.8元至81.2元。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旨在让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对重要思潮、流派和文学现象有清晰的认识,对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内在原因有系统的把握。课程从宏观角度梳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源流,以各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普通作家作品为经,以重要作家作品为纬,展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貌。课程内容涵盖:1、五四文学;2、三十年代文学;3、四十年代文学;4、十七年文学;5、文革文学;6、新时期文学。
参考书目:
1、《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售价约为人民币92.4元至101.6元。
2、《中国现代文学史》(郭志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售价约为人民币82.6元至90.4元。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售价约为人民币91.4元至99.8元。
4、《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黄修已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售价约为人民币77.8元至85.2元。
5、《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售价约为人民币79.2元至87.2元。
6、《中国当代文学》(王庆生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售价约为人民币69.5元至77.5元。
7、《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售价约为人民币82.6元至90.4元。
那就要靠你自己看了,因为我以上的书籍都没看完,呵呵,没有别的时间去看别的了。参考资料:过来人经验。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官网指定的“856经济学综合基础”参考书:
(1)《政治经济学教材》(第十三版),蒋学模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售价约为人民币85.4元至93.6元。
(2)《通俗资本论》,洪远朋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售价约为人民币58.5元至64.5元。
(3)《西方经济学》,袁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售价约为人民币92.4元至100.6元。
(4)《微观经济学》,陈钊、陆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售价约为人民币78.6元至86.4元。
(5)《宏观经济学》,袁志刚、樊潇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售价约为人民币85.4元至93.6元。
(6)《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第六版),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售价约为人民币79.2元至87.2元。
(7)《国际经济学》(第二版),华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售价约为人民币91.4元至9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