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
实际上,若目标清晰,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并且清楚自己的实力,重新集中精力,选择考研或考公,都是无可厚非的。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只要自己知道已尽最大努力,也就足够了。
如果经济上遇到困难,家人也无法提供经济支持,那么在确保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再去努力奋斗。此时,“赚钱”并非首要目标,能够自给自足即可。
人生充满挑战与变数,是否选择在家考研或考公,首先要权衡利弊,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
若对自己实力认知不足,不了解考研和考公,仅为了依赖父母学习,逃避进入社会工作,那还是不要浪费时间了。
在学校时,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学校的学习氛围浓厚,这对学习大有裨益。即使如此,如果你都不能静下心来准备考试,那么在社会上,没有收入来源,还想着天天待在家里,面对手机、床、零食的诱惑,其难度可想而知。
最后,全心备考和边工作边考,都是可行的方法,但扪心自问,你真的能保证自己有坚定的意志吗?如果没有足够的条件和决心,还是建议边工作边努力,等到考试前再全力冲刺。但要做好不能一次成功的准备,可能需要尝试多次。
大多数边备考边工作的人,都会后悔为什么当初大学时期不努力考公考研。但时间无法倒流,我们只能坚持到底,勇往直前!
因此,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现在选择考研是相当合适的,正处于一个充满学习能力的时期。
大专毕业生可以考研。
根据国家规定,大专毕业生可以考研,但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大专毕业满两年以上,可以以同等学力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这里的两年是指从拿到毕业证到入学的时间,不同学校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到入学年的9月1日或入学日满两年。
2、大专考研需要在复试时加试一到两门本科阶段的专业课,具体科目和范围根据目标院校和专业的要求而定,通常是本科期间的主干课程,有些学校会给出参考书目和考试范围。
此外,大专毕业选择考研的,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大专毕业考研需要注意一些学校或专业的限制,比如不能跨专业,不能报考某些特定的专业,甚至有些学校直接不招收同等学力的考生。所以在报考前要仔细查阅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看清楚是否符合条件。
2、大专毕业考研还需要注意一些额外的要求,比如英语四六级证书、科研论文或专利、大学期间主干课程的成绩等,这些要求也是根据目标院校和专业的规定而定,有些可能是必须的,有些可能是加分的。
总之,大专毕业可以考研,但需要付出比本科生更多的努力和准备,同时也要面对更多的竞争和挑战。(以上信息整理自知乎等)
备考建议:
1、制定复习计划。在考研前,制定一份合理的复习计划非常必要。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各个学科的复习内容和时间,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盲目追求完美、过于紧张或放松大意,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复习计划。
2、打好基础知识。由于专科生考研和本科生考研相比,起点略高,因此需要更加重视基础知识和掌握。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刷题等方式全面提升自己的基础能力,尤其是英语、数学和专业课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要做到扎实。
3、保持身心健康。专科生考研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忙于课业和补习,要记得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及均衡营养,这些都是维持良好心态和精神状态的重要因素。
是否需要工作经验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报考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不需要工作经验,但报考专业硕士在职研究生则需要。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大专毕业生报考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只要向院校提交的资料通过学校招生人员的审核后,就可以进入学校参加课程学习。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学业后,如果要申请硕士学位,就必须有本科学历并且已经取得了学士学位3年及以上。
专业硕士在职研究生
大专毕业生报考专业硕士在职研究生需要工作经验,一般专业需要2年工作经验,管理类专业则需要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1、大专毕业两年,但现在没工作,可以考研。
2、专科毕业2年就可以报考,但时间计算到入学时达到2年,所以专科毕业1年后的10月份就可以报名考研。考研与是否有工作无关。
3、很多学校对大专毕业报考可能有附加条件,具体因学校不同而不同,所以报考前务必要查看报考学校官网公布的硕士招生简章的报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