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建筑学专业考研心得分享
首先,让我简要介绍我的基本情况。我是一位来自南方的211高校毕业生,尽管对北方大雪纷飞的校园生活充满向往,但综合考虑饮食、生活习惯以及未来工作城市等因素,我最终选择了四所学校作为考研目标:北京林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和厦门大学。在专业选择上,鉴于专业特性,我决定继续攻读建筑学专业。经过对这四所学校的综合评估,我意识到上交大录取人数较少,风险较高;浙江大学难度较大;厦门大学在专业排名上虽综合实力强,但专业评估不高。因此,我最终选择了北京林业大学,并且对这座城市充满吸引力。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关键经验教训:
1. 心态的重要性:
考研过程中,心态至关重要。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高效学习。那么,如何保持良好心态呢?请参考下一条建议。
2. 学习规划的重要性:
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规划是维持良好心态的关键。你可以先制定一个全面规划,再进行细分,预留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最后总复习。规划中应避免每天安排过于紧密,每周至少预留两天进行全盘复习。你可以参考艾宾浩斯曲线进行复习,我就是这样做的。虽然初期可能会觉得痛苦,但坚持下去,收获将非常丰富。
3. 复盘的重要性:
背书的人都知道,不进行多次重复,知识很难记住。许多初入考研状态的同学容易陷入误区,只顾向前学习,忽视对之前知识的重复。实际上,不进行多次重复,后期复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复盘虽然痛苦,但坚持下去,成功的一定是你!
4. 模考的重要性:
每个科目都应至少进行一次模拟考试,以避免考场上写不完的情况。对于理论题目,即使不会,也要尽量往自己会的方向扩展,争取得分。英语和政治也需进行模拟考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并了解英语作文或政治分析题所需占的版面。
5. 自信的重要性:
自信也是心态的一部分。为什么放在最后说呢?因为只有做到以上几点,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在漫长的考研路上,你必须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因为人的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你。有趣的是,当你认为自己肯定考不上时,你往往真的考不上;而当你坚信自己能考上时,你往往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希望正在考研路上的你,能够真正自信!
关于理论:
对于专业课的学习,首先要清楚,短时间内完全吃透课本的人不多。我们首先需要对课本框架有大致了解,然后通过真题分析,找到历年考试的重点章节,再从章节重点找到节重点。背诵完重点后,再通过这些小重点进行扩散学习。对于一些从未考察的章节,可以适当放弃,在确保掌握重点知识后再进行扩充学习。毕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我们必须最大化利用资源。
1. 建筑史:
作为一名二战生,我在专业课学习方面有一定优势。一战时在亚当学习,我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重点已有一定掌握。七月中旬辞职回家备考,第一步是重新梳理过去笔记,整理出适合自己的笔记,这样在后期背诵时会更轻松。整理笔记时,不要照搬书本,而是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最好的方法是尝试背诵并复述,这样的笔记对你最有用。我本人对背诵很排斥,但在备考二战中发现,背诵是掌握知识的最有效方法。
2. 建筑构造:
我大约在9月中旬开始学习建筑构造,主要分为名词解释和画图题。名词解释主要是对真题进行梳理总结,以及一些常见规范中的名词解释。画图题则需要自己一边看书一边整理。构造图主要涉及保温、隔热、防水、防潮、隔声等方面。虽然根据构造位置不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保温层或防水层的做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构造图相对容易记忆。
关于快题:
1. 设计思路的拓展至关重要,不是高强度的练习。我们需要多听、多看、多思考。每个人的设计思路都不同,一个正确的答案并不存在。因此,我经常利用练习快题的时间,在微信公众号或B站上观看其他学校的建筑方案设计逻辑视频,进行适当的抄绘积累。
2. 快题并非每周都要练习一套。我们要明白,6小时的快题练习,锻炼的是制图速度,而不是设计思路。练习后,大多数人都会感到疲惫,不愿思考。因此,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建议每周保持练习一个或多个方案设计思路,每两周练习一套完整的6小时快题,以保持制图手感。当然,这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大家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 快题要想拿高分,需要下很大功夫,但大多数人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因此,我认为其性价比相对较低。由于我复习时间较晚,且专业课背书能力相对较差,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稳定在80分左右。达到这个分数,只需要建筑内部功能分区合理、场地布置合理,以及效果图简单大方即可。对上色的要求并不高,最关键的是平面设计合理且能够按时完成。由于一战时在亚当学习快题打下了一定基础,我对制图规则和时间的掌控较好,因此我没有必要刻意追求量的练习。从备考到考前,我大约只练习了11套快题,主要练习平面设计的把控。平面设计主要利用“回”字形、“S”形和“L”形进行简单功能分区,并通过一些小的变化,使平面具有一定的特点。
4.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的学习规划都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大家还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果快题基础较差或完全没有基础,大量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综上所述,快题的学习总结为:多积累、多思考、勤练习!
关于政治:
在二战期间,我全程跟随了余F老师,希望能在最短时间获得最高效益。
在九月中旬,我的考研复习之旅正式拉开帷幕。这一阶段,我主要专注于余F老师的暑期强化班课程。进入十月份,我开始着手于余F《500题》的刷题,我想强调的是,选择余F老师的原因在于其《500题》的实效性。与肖《1000题》相比,余F的《500题》仅有500题,而肖的《1000题》实际上包含1500题,我在一战时尝试过《1000题》,但效果并不理想。《1000题》侧重基础,与真题的结合度较低,且不反复练习,到后期基本遗忘。
吸取了失败的教训,我在二战时放弃了《1000题》,转而刷了三遍《500题》。《500题》的内容针对性强,涵盖了大量重点,但由于出版较晚,大约在十月份,前期巩固练习的同学可能还需借助《1000题》。十一月份到考前,我的主要任务是刷余六余四和肖四肖八,并在考前快速复习《500题》,这一流程下来,选择题的问题基本解决。
至于分析题,考前两周选择一位信任的老师背诵其押题卷即可。
关于英语的学习,我在寒假期间完成了朱伟《恋练有词》30单元的视频学习,并在书上做了大量笔记。这本书成为了我后续英语背诵的主要教材。考前一个月,我利用艾宾浩斯曲线进行集中背诵,每天通过手机APP背诵200个单词,持续复习。
对于真题的复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建议购买《考研真相》,而非黄皮书。《考研真相》对长难句的解析更为细致,适合基础较好的同学。同时,推荐观看唐迟老师公众号上的长难句逻辑解析视频,至少观看三遍,分阶段多次学习,对长难句和语法的理解大有裨益。
英语的复习至少需要刷两遍,这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跟从一些老师进行复习,如阅读跟唐迟老师、作文跟潘赟老师。同时,在知乎上寻找高分经验贴进行学习和规划,以避免后期复习不完。
最后,我想说的是,考研到最后考验的是个人心态。每年大约在十月份会出现一次弃考高潮,很多人都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心态问题,焦虑复习不完、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至关重要,它能有效缓解焦虑。只要坚持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计划,相信你一定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继续前进。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经验分享,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如愿以偿,顺利上岸!
关于建筑老八校考研难度排名如下: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以下为部分院校介绍:
1、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建筑学专业一直名列前茅,课程设置严谨,考核要求高。在建筑史、城市规划、室内设计等方面具有很高水平。选择该专业的考生需要具备较高的设计和规划能力。
2、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经验丰富,享有较高声誉。学院主张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养。该校考研建筑学的考核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
3、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在老八校中名列前茅,在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及历史建筑保护等方面具有很高专业水平。该校考研建筑学的难度较大,对考生素质要求较高。
4、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很高学术声誉。该校建筑学专业难度较大,对学科素养和考核要求较高。考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我是去年刚刚考上北建工建筑学考研的同学,参考书目包括第四版的黑皮建筑物理、樊振和的建筑构造、以及以下三本书:
1. 建筑史
2. 罗小未的图说
建筑大综合中的规范考试没有指定书目,但在考前北建工老师建议我们阅读高层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和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等书籍。这门考试主要靠平时积累,规范较多,不是一两本书就能复习好的。
祝大家顺利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