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1、爱国守法是师德教育的基础。要求教师热爱祖国,人民,拥护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教师需认识到自身工作的崇高,肩负国家和民族未来,树立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言行一致。
2、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3、(一)有助于提高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的素养。
4、(二)有助于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5、(三)有助于推动教育法学学科的发展。
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关爱学生,也是师德的灵魂,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7、贯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是“爱”与“责任”。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四个要求: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专业要求——“终身学习”。
二、浅论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2)
《简论高校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之关系》
摘要:共同的道德标准是法律法规制定的基础,而法律法规可以推进道德意识的培养。通过学习教育法规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使之成为一种职业习惯。高校教师面对的是有独立人格的青年学生群体,因此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能力以及道德修养,高校教师只有自身道德修养足够高尚才能够感染学生,培养出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道德建设;教育法规;道德标准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29-02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而法规是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是用强制性的手段,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进而达到保持社会正常安定健康运转的目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而法规是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是用强制性的手段,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进而达到保持社会正常安定健康运转的目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前者往往是人们发自内心、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而后者相对而言则是一种客观的、外来的、硬性的规定。道德观念的形成初期往往会借助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从而使人们在不断地遵守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行为及意识习惯,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内化成人自身一种固定的价值形态。而法律法规的正常推行也要建立在大多数人的道德意识基础上,因为法律法规制订本身就是以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即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为基础的。所以说法律法规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道德建设,而良好的道德建设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二、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法规中的规定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章第四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而教师所拥有的权利及其应当履行的义务在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也有明确的阐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自然首先要履行好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如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等。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于2011年12月23日发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更是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做出了文字上的明确规定:要求高校教师应当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由此可见,在诸多的教育法规中,都或多或少地对教师的道德,特别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也确立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规范。而高等学校的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已经基本成年或已经成年,身心都趋于发展成熟的,求知欲强烈的,有思想有个性的青年大学生,这些学生由于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与人格,有了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能力和道德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校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的关系
搞好高校教师的道德建设,要在普及教育法规的基础上进行。这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师个体道德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以义务为特征的他律道德时期,而道德的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教师最终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是把外部的普遍被认可的规范内化的过程。教育法规的普及,正好促进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由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经过普及之后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里,进而形成一种内化的意识形态。通过教育法规的普及使高校教师提高职业道德认识,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坚定职业道德信念,锻炼职业道德意志以及培养职业道德行为。而当职业道德规范真正内化到教师的心里时,反过来又能促进教育法规的进一步推广和执行。一方面,普及教育法规能使高校教师们认识到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对学生应尽的义务,让他们更加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所担负的使命,真正做到如《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所规定的那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另一方面,良好的高校教师道德建设能够通过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言传身教,行为世范使道德的火种广泛传播开去,当一个群体有了足够的道德意识的时候,法律法规所起到的作用就会相应淡化,法规的普及推广与执行也不会再是一件难事,因为这些由法规所规范的东西,已经内化成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会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和流露出来。从而逐步达到一种理想的道德境界。
身为一名高校的专业教师,应该大力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积极贯彻履行教育法规中的各项相关规定。自身道德建设的目标应不低于教育法规中的各项相关要求,而且要更进一步。教师是人类文明的倡导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品德是学生品德的先导,因此,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1.要建设良好的道德修养,首先必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法规,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避免迷失方向。同时也离不开参加社会实践,特别是不能离开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因为教学活动与培养人才始终是学校工作以及教师工作的核心。
2.高校开始扩招以来,不但高校教师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高校的学生更是面临着考研、就业选择等重重的压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发自内心地去关爱学生,要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理解、尊重、平等、关怀、给予、责任和宽容。“要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更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控制调节情绪的能力,正确平和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使他们能够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要了解和信任学生,认识到他们是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要真正做到热爱学生。这种热爱,既不是溺爱,也不是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要关心每个学生的全面成长,不偏爱,对学生一视同仁。
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向同侪及资深教师请教,将教育视为充满激情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力求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为此,需投入大量精力做好教学准备,激发学生思考,加强师生互动。坚守讲台,严守教师职业道德底线。
致力于拓宽专业知识领域,增强自身学术素养。运用深厚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用广泛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用幽默精准的语言打动学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学生。通过全方位知识学习,在教学和科研中尽善尽美。
重视实践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培养他们的特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复习理论知识的热情,另一方面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高校作为一个庞大体系,管理不容马虎。各项管理工作紧密相连,每个环节都不能松懈。作为高校教师,应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积极配合管理部门做好师生管理工作,确保教学秩序井然。
身为教师,若自身思想品质不过关,再好的教学技巧也徒劳。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不仅要教会学生读书,更要教会他们做人,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高校教师道德建设与教育法规普及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意义。二者关系密切,高校教师应自觉遵守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成为奉公守法的楷模。以稳重、可亲、有识的形象,成为学生和社会学习的榜样。
[1]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Z].1998-08-29.
[2]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Z].1993-10-31.
三、...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拟试题和答案。
1. 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 ]
2. 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首要、最基础的一项权利是 [ ]
3. 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上下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
4. 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是 [ ]
C. 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粹、慈祥,又有父爱的严峻、持重
5. 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性? [ ]
6. 在看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广受学生欢迎 [ ]
7. 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 ]
8. 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 ]
9. 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法 [ ]
A. 合作学习、接管学习和体验学习
B. 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重复巩固学习
D. 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10. 执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为的是加强课程的 [ ]
11.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色是 [ ]
B. 指导学生学习和控制双基的过程
12. 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 [ ]
C. 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
13. 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明确阐明的是 [ ]
A.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 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
14.“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性。 [ ]
15. 教师教学反思的最首要研究视角是 [ ]
B. 通过邀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
C. 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D. 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6.( )是道德之本,( )是师德之魂。
17、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首先是由教师体罚、( )和不作为侵权行为造成的。
18、( )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根基理念。
19、教学大纲偏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术目标,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术目标的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的( )。
20、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特性之一,其综合性表现为( )、设置综合课程、增加综合实践运动课程。
21、教学大纲相对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更强调( ),强调学习的历程与方法。
22、新课程标准从内容上看,关注学生的( ),精选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23、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征的课程是( )课程。
24、一般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着重( ),远离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
25、遵守课程资源的功效特性,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和( )两大类。
26、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 )转化成( )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历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C 2.A 3.A 4.C 5.D 6.B 7.A 8.D 9.C 10. B 11. D 12.A 13.C 14.A 15.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
16.理想信心;教导观念 17.变相体罚 18.平等、民主、合作 19.历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加强学科综合